國人愛吃保健食品顧身體,但小心補過頭反而損害健康!現代人生活忙碌時常外食,不少上班族一天得吞下數種膠囊錠狀食品才安心,網路流傳,維生素與礦物質若天天吃,恐造成身體負荷。對此,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,慢性病或長期服藥民眾的確要謹慎,以免發生可能的「食品-藥品」交互作用,一般民眾食用前應諮詢專業人員,若出現不適症狀,應立即停用。
在全球職場國際化的趨勢中,國際移動力成為國內大專院校所強調的核心能力。另一方面,強調學習「經驗知識」的戶外教育也在國際教育界蔚為風潮。位於台北市的康寧大學五專應用外語科,引導學生跨語言、跨文化的學習。
2019年四月舉辦的「臺以教育論壇」,丁少樵等29位同學與以色列拿撒勒浸信會高中生討論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。小組討論性別平等、乾淨水源、消除飢餓等國際議題,並發表成果。接受媒體採訪的同學表示,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換意見,讓他體會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或地區需要大家的幫助及關注。康寧大學
同年三月,柯依妏等32位同學於松山文創園區,擔任「2019西語日」國際志工,同學以英語及簡易的西班牙語協助活動的進行,並與西語系國家的朋友近距離互動,對西班牙語與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。
除持續辦理跨語言、跨文化的戶外教育,該科本年度特地開設「日語及韓語模組」課程,並結合五星級飯店的職場實習及深耕,強化學生的國際移動力,邁向國際新職場。
可能產生食藥交互作用風險
食藥署提醒,市售健康食品或一般膠囊錠狀食品雖有保健效益或提供營養補充,但若是特定族群與特定藥品併服,卻可能產生食藥交互作用風險,影響健康。
食藥署建議有慢性疾病或長期服藥之民眾,若要補充健康食品或保健類食品前,應先諮詢專業醫療人員,若懷疑食用後出現不適症狀,請儘速就醫並通報。
建議依劑量攝取 注意食用後反應
食藥署表示,市售健康食品及一般膠囊錠狀食品本質雖是食品,但因經過濃縮、萃取、加工等製程,濃度和含量已不同於一般食物,食用者應依照建議劑量攝取,並注意食用後之身體反應。
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或是長期服藥之民眾,更需要謹慎食用,以避免發生可能的食品-藥品交互作用,進而影響療效或增加藥品不良反應發生機率。
食藥署指出,例如患有心血管疾病、正在服用抗血小板劑或抗凝血劑的病人,若也食用魚油、海豹油或維他命E等保健類食品,有文獻顯示可能影響人體凝血功能,增加出血風險;民眾若發生不明原因瘀青,刷牙時牙齦出血,解深黑色糞便等症狀,應提高警覺、儘速就醫。
含紅麴或納豆成分 應避免與降血脂藥併服
而含紅麴或納豆成分的保健類食品,因其成分結構與史達汀類(Statins)降血脂藥品成分類似,亦應避免與降血脂藥併服,可能使藥品作用增強,增加不良反應發生風險,引發肝臟或肌肉相關病變。
食藥署呼籲,無論是健康食品或是一般膠囊錠狀食品,都不得宣稱療效且不可替代正常飲食及藥物治療,民眾在食用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前,應諮詢專業人員;如食用保健類食品後,出現任何不適症狀,請立刻停用,必要時就醫。
康寧大學
留言列表